2025年2025年出国学金融就是镀金了吗?

许多留学生抱着“出国镀金”的想法拼命的想要走出国门以为能套上“海归”、“名校精英”的一点点光环归国找工作才发现国内HR根本不待见自己低估了未来的难度,遭受了社会的毒打
实习君身边的小A说:当年自以为考上了复旦就万事大吉,名校加身,自带光环,走路带风,直到面试、应聘的时候被按在地上摩擦了一番之后才意识到自己的弱鸡属性。幸好改了改简历、在后面的日子里开始好好准备,才得以爬了起来,但是这过程还是比较痛苦的。
01 你眼中的“名校”HR根本不care
国内大部分人和企业,对“海外名校”依然停留在哈佛、耶鲁、斯坦福这种顶级学府。如果你在国外读了一个排名还可以但并不拔尖的学校,那你的“留学生”光环将大打折扣,甚至会被当成野鸡处理。
举一个例子,复旦大学和新南威尔士大学2025年QS排名分别为40和43。两者理论上是同一层次的高校,但是他们在国内的知名度相差甚远,凡是村里通了网的,肯定都知道复旦大学。但是新南威尔士这个名字,国内大部分人可能根本没听过,即使听说,可能也只知道这是一个“还不错的大学”,具体到底怎么样就不清楚了。
留学生心里的排名大致是美国藤校>英国牛津剑桥>美国Top30>英国G5>其他所有。可是无论他们内部怎么鄙视,怎么自我比较,除非你是哈佛耶鲁斯坦福这类,否则在国内金融类用人单位眼里基本都差不多。因为国内的现状就是,很多HR连藤校有哪些,G5是哪几个都不是很清楚,面试的时候开口就问你全球排名,50开外皱下眉头,100开外一律当野鸡处理。 国内对海外名校的信息不对称,是海外金融类留学生不好找工作的原因之一。
02 企业更喜欢用“国内名校”学生
有一次在某金融机构宣讲会,HR直接在宣讲会现场说:“我们更喜欢清北复交等名校的硕士,至少他们当年是凭自己实力考研或保研进去的,去海外留学的,相当一部分是因为无法在国内读上研,才跑到了海外读书。”至少从HR心里,国内名校硕士从生源上要优于海外硕士(哈佛耶鲁斯坦福除外)
优秀这东西不太好衡量,一个人考研失败了,你也不能因此而否定他。
因为相比于海外的金融硕士,国内的名校金融硕士更吃香。
- 上一篇:2025年2025年参加2025年山东省考是什么体验?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