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团队

百战团队考试资料
当前位置:百战团队 > 2025年电网招聘信息 >

2025年2025年谢加莫:北方农电工的被迫抗争(13年文章)

2025-03-11 百战团队
北方农电工的被迫抗争 自改开以来,中央一直在加速推进国企的改革,电力系统自然不于例外。1999年,国务院向各省市政府下达了《关于加快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加强农村电力管理的意见》,要求精简农村电力系统结构,提高农电效益。方案包括加快改造农村电网、改革农村电力管理体制、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简称农电“两改一同价”。 对整个体制进行改革需要高昂的代价,各级电力系统为了自己的利益,便将代价转嫁到工人身上。在处理农电工问题时,国网采取简单粗暴的办法,将他们的编制统统扔入一个叫“农电服务公司”的空壳中,把责任撇了个一干二净。 一般来说只有各省的电网公司具有法人资格,而县市一级的供电公司只是他们的派出机构。现在新成立的县市级农电服务公司,省级电网公司占20%的股份,新成立的农电服务公司自己占80%的股份,这样它便成了供电公司之外的一个机构。公司注册资金只有300万,挂个牌照在电力公司里营业。这个空壳公司根本无法保障工人的收入,一旦倒闭,它的注册资金都不够支付工人的赔偿。此外,除了抄表、维修,大多数电力设备的建设任务都已经外包给有建筑工程执照的单位,农服公司在其中是没有份额的。除了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外,国网让工人改签农电服务公司合同的行为违反了劳动法。大多数工人都有十年以上的工龄,他们签订的是无固定期限合同,资方不得随意变更合同。成立农电服务公司,工人跟农电公司签合同,待遇可能比一般工业区的派遣工人还糟糕。劳务派遣工尚能要求同工同酬,可是一旦跟农电公司签合同,就是农电公司的人了,和原先的法人机构没有任何联系,工人去哪申述自己的主张?现在正在普及的智能电表系统也颇为让人忧虑,这个系统按计划要在2015年全部完成,到时候机器排挤工人,工人要么去工资低的农电岗位,要么被清退解雇。 起初,农电工大部分在乡镇水电科里工作。乡镇水电科从农电局拿到电力的配额,并转手卖给农民,从中赚取差价。农民们总是抱怨电费高,但高电费带来的利润并没有惠及工人;农电工工资只有区区每月200元,而且他们没有养老保险,看病还得自己掏钱。99年改革开始,国网将乡镇水电科并入农电局,简化了农村电力机构,消除中间差价,让利润全部进入自己的口袋。随着兼并的进行,农电工很自然的进入了农电局的编制中。但是,农电工没有享受到改革带来的好处,相反,他们既没有签署劳动合同,也没有上养老保险,只得到了领导的一句话的话,“同志们,现在我们是农电系统的职工了”。2005年,P市D县工人为讨个说法,堵住了市电业局的大门。据工友回忆,堵大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领导答应了工人的要求,而且没有为难积极的领头工人。可是,虽然说要签劳动合同,但大部分工人连那张纸都没拿到。 农电工分成抄表、结算、发行、催费、维修、在营业大厅收费等工种,涵盖电力系统几乎所有的基本岗位。工人们基本是初中学历,有些人参加了高考或夜校,但是每个农电工都是经过公司考核和选拔才进入农电系统的。农电工工作强度极高,手机必须保持24小时开机,随叫随到,而且国家电网并不为他们负担通信费用。忙的时候,工作会从早晨6点持续到晚上10点。在统一标准出台前,农电工一天的工资是领导随意制定的。和领导相比,基层工人的工作显然辛苦得多。然而,领导和工人工资差距极大。一个正式工只能拿2万年薪(包括奖金),中层干部能拿15万,到了农电公司书记一级的高层则有28万年薪。光正式工和领导的差距就够大了,可农电工比正式工的收入还要低。工人们认为,如果真按照绩效考评,差6-7万工资也可以接受。但实际上,农电工工资水平在当地是最低的,整个北方的情况都是如此。除了养家糊口外,农电工根本没有闲钱满足自己的业余爱好,工业区里的年轻工人可以去唱歌、吃饭、上网,但农电工为了节省开支,基本不会组织类似的活动。甚至在一些地方,直到最近,农电工还没有基本的养老保险。在政治待遇上,无论干得多好,农电工都没有办法成为正式职工,顶多做到班长。正式工大部分是毕业的大学生,但这根本不能成为农电工不转正的理由。据工友所知,只有极少数农电系统的劳动模范或优秀农电工成功转正过。 干的比牛多,吃的比猪少。无数农电工在国网中挥洒汗水,耗尽了自己的青春,到头来却成了改革的牺牲品,这不能不激起农电工的愤怒。为了减小农电工反应的激烈程度,国家电网采取一定的策略。辽宁工人基本是农电局下的职工,便于处理,和湖北、湖南、浙江等地正式工、派遣工均有的复杂相比,处理起来要方便些。于是他们在辽宁和宁夏的部分地区进行小规模试点,观察农电工的反应,直到比较有信心后才开始全国大范围推广“农电服务公司”。在此过程中,由于信息的闭塞和上级领导的欺骗,有一些农电工还觉得:这下可好了,变成城镇职工编制了;甚至有工人在自己毫不知情地情况下被人代签了劳动合同。很多工人都不知道国网发布的针对农电系统的1050号文件。因此,当一部分工人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开始采取行动时,已经有90%的农电工签署了合同。 农电工人主要的维权手段是上访,他们的唯一目标就是与供电公司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偶尔也会有人像前面提到的P市工人那样,堵行政机关的大门。还有西南某省工人曾在去年集体静坐,抗议工资待遇不平等。国网的领导在对待工人维权时表现出不同的态度:有些领导会与工人进行沟通,说应该满足工人合法的要求,但他不能决定整个农电系统的大方向,只能在过节多发点工资,比如正式工拿1600奖金,农电工也拿1600,不过不可能给农电工在电力系统内的名分;有些领导希望工人走劳动仲裁等法律渠道表达自己的不满,不要越级上访;有些领导处理问题简单粗暴,对工人说想干就干,不干就走。总的而言,一部分中、基层领导对农电工人的维权比较理解,但表示爱莫能助。而大部分高层的领导很反感工人们的维权斗争。工人们对后者的态度都很愤怒,一名工人说道:我进来的时候是毛头小伙小姑娘,现在变成四五十岁的大叔大妈,你丫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站着说话不腰疼不说,完全不尊重工人作为人的尊严。 各级政府用相互推诿踢皮球的办法应付工人的上仿:工人跑到县级单位,县级单位就让他们上市局;跑到市级单位,市级单位就拿着各种名目繁多的手续让他们回到县级单位敲章。有工人在政治敏感时期去中央上访,希望能够引起重视。但这时候相关维稳部门会很紧张,他们千方百计地截访,为此不惜一切代价,甚至用电子技术手段定位工人的位置。工人被截时会想办法跟截访的人“躲猫猫”,但沿途查身份证的手续让工人很难进京见到“青天”。尽管有关部门不希望工人在敏感时期上访,但是过了敏感时期,便不会去多管工人。此时工人也会喘口气,不会马上采取同样的策略。 同时,农电工也很注重利用网络媒体来辅助自己的维权行动,他们通过微博、贴吧、qq空间等平台发出自己的声音。但是国网早就和主流媒体打好了招呼:媒体不能报道有关国网新服务公司政策的负面消息;工人的微博被删除;他们在主流网站的账号被禁言;有一个同情农电工,在网站上刊登农电工罢工新闻的主编遭到了责问。平时工人之间的交流并不多,可是自从有维权后,各地工人就开始通过各种现代通信手段相互联系。一个北方工人开玩笑说,就是东南沿海某省农电工罢工拖延了领导强迫他们签新合同的节奏。他们曾建了一个500多人的语音群,后来被网监部门勒令解散。 从去年工人抗争遭到打压开始,到目前大部分工人事实上都已经答应了新合同,全省坚持上访的工人只有200人左右,还在拒签合同的工人只剩下25人。很多40岁以上,要养家糊口的工人由于害怕打击报复,担心出去后找不到新工作,一次才接受了国网的要求。工人们提出的最低要求是,公司在解雇自己后按照劳动合同法里的“非法解聘”进行赔偿。公司则无礼的回复工人:要么走人要门进新的农电服务公司。 名义上维护工人权益的官方工会在其中有没有起到作用呢?工人们说,这个工会不顶用,只能发发福利;而且有的供电集团工会组织只面向城镇职工,农电职工根本不能加入工会组织。坚持斗争的工人说现在工会、主流媒体什么的都不可信。虽然面临很大压力,但积极的工人仍认为自己占理,他说:“坚持就有希望,不坚持就是彻底放弃”。 不能否认,农电工的维权斗争进行的太晚了,正如前文所说,在受访工友开始斗争时,已经有90%的人签订了农服合同。实际上,工人是在国网公司即将赢得胜利时才开始反击的。导致这一点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有些工友平常不关注上层政策,导致自己信息闭塞,上了国网领导的当。还有,当初各地工人之间没有交流,在农服最初试点的时候就发生过工人抗争事件,可这场抗争的意义并没有传达给其他地区的工友,甚至很多人都没听说过。尽管这场为时过晚的抗争极有可能以失败告终,但这并不意味着以后农电工会束手就擒。维权行动已经让各地的工友建立了联系,让部分人开始关注时事。我们有理由相信,那些坚持到底的工友的勇敢形象会印在所有人的心中;当国网再一次向农电工发起攻击时,这个形象会激励大家为自己奋身而起。我们也有理由相信,那些在上一次抗争中坚持到底的人会赢得所有工友的尊敬,并在下一次捍卫农电工权益的斗争中成为中流砥柱。

如果认准备考,可联系网站客服获取国网考试资料!助你录取率提升90%!

学员评价

国网考试资料下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