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孙杨事件,看一个人的性格多么害人

这段时间,实在是忙的要死了,所以文字少了多。但是我还是写了两篇文章,一篇是《哥们,你公司倒闭了吗?》,来聊聊疫情状态下的小企业;另一篇《100个人做线上营销的人,99个是在缓解焦虑》是来聊聊关于大家扎堆去做线上营销的事儿。
当然,自己都没有想到,我的第一次直播就这么快的“交代”出去了。这次直播我其实并不是以成交为目的的,因为我们的几个社群的团购活动已经做的很成功了,大家就看着我们的色彩搭配都纷纷买单了。这次直播,我只是想直接告诉他们,我们的产品有什么特点,以及接下来如何选品的问题。但是直播的期间,还是成交了不少单,这也是没想到的。结束后,很多朋友纷纷发来“贺信”。合作公司的CEO“激动”的十点多从北京打来电话表达祝贺,相聊甚欢!
今天,主要是想聊聊孙杨被“禁赛”八年的事儿,以及我们可以从中学到点什么。
孙杨被禁赛半年,这个新闻我看到后第一时间的想法是:“哎,终于还是走到了这一步”。 我一直对孙杨的这个事情不是特别看好,虽然咱也不了解具体的细节,但是就是单纯的不看好。原因是,我觉得孙杨的很多做法已经引起了“公愤”。我先说说所谓的“公愤”体现在哪儿。
一、孙杨引起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为首的所有同类组织的气愤
WADA是个国际机构,在这种机构的人呢,处在一个全球性的“显微镜观察”中。他们做的所有决定,一定是能够从规章制度中找得到对应的“条款”的。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一条,因为制度就是这些机构运行的唯一准则。你非要说这里边有“暗箱操作”,那只能说你在大国待久了。
孙杨的反应,让这个机构特别“没面子”。
因为几乎没有个体运动员可以这么挑战他们的。他们在“制度”的框架下,去做出行为和决定(在这里不去讨论制度是否全部合理的问题)。所以,个体运动员反对他们的行为,其实就是挑战制度的权威,也就必然引起全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的公愤。
这么说,没毛病吧?
二、 孙杨引起绝大多数欧美选手的公愤
“霍顿事件”,让我们知道原来孙杨在游泳界的“窘境”。还记得巴西运动员看到孙杨伸出手之后拒绝,然后走开漠然转身的眼神吗?还记得博古特在各种平台对于孙杨的“讽刺”吗?
我们不知道孙杨究竟有没有使用兴奋剂(当然我希望他没有使用)。但是,在绝大多数欧美选手眼里,孙杨“必须是已经用了兴奋剂”。这种认知和我们普通人不同,是“专业和专业之间”的认知与“普通人和专业之间”的认知差别。
三、孙杨引起了国内很多人的公愤
还记得孙杨对霍顿说的话吗?你可以不尊重我,但你必须尊重中国!
这句话,成功的让霍顿面对大量的中国小粉红的怒火。同时,也让孙杨被无数的稍微有点自己主观看法的国人看不起。具体的这些案例,大家可以看一下插座学院的关于剖析孙杨和姚明性格差异的帖子。我觉得非常有道理。
孙杨的确优秀,但是在这种大是大非面前,我想大国也不会袒护你。不信你看看《检察日报》写文章,题目是《商业比赛不能与国家荣誉捆绑》。
所以,基于以上的“公愤”,孙杨的职业生涯可能要“告终”了,虽然我们国人都不希望这样,还希望他去奥运会为国争光呢!
好了,分析完孙杨引起“公愤”的现状,我们就要问问:为何孙杨会引起公愤?
其实,核心问题还是一个:性格。
前两天我和老婆吵架了,原因是因为她问了我一个问题,让我觉得很烦躁。我觉得这个问题你既然你解决不了,那么你问什么问?反正最后还是我来解决。于是,我就马上用很不能让她接受的态度和词语“回击”了她。
事情过后,我们在一起分析这个“事件”,就聊到了孙杨的这件事情。
孙杨性格的表现从他历史发生的事件看来,有其规律可循。
孙杨最大的问题,就是因为游泳方面能力的突出,让他养成了“我很牛比”的骄傲情绪。
年少成名总是一把“双刃剑”, 这种性格可以让他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继续保持旺盛的欲望去拿奖;另一方面他会把这种“不可一世”的性格扩展到其它的领域,比如生活。和教练的矛盾、无证驾驶等都是他这种性格带来后果的“冰山一角”。
回到我上次和老婆的矛盾,问题就出在我把工作中自己的能力和强势总是不由自主的带到了生活中。以至于很多时候你忘记了,你除了是一个公司的老板外,还是一个家庭的成员之一。在这个家庭,你不能是领导,你只是普通的一员。
孙杨其实也是把自己体育能力的“强势”带到了除了游泳赛场以外的其它地方,所以才会有了这样的一个结果。但是他忘了:你只是一个运动员,你的成绩已经给你带来了财富和名誉,你得到了你应得的。所以这种时候,如果你把专业领域的强势带到非专业领域,那就是最大的不专业。 并且,应付兴奋剂检查这种事情,本身就应该在一个职业运动员的“学习内容体系”里。
绑架“中国”那就肯定是不对的了。你凭什么代表所有中国人,你可有能力代表中国?就像前些时间华为的“爱国营销”,被很多人诟病,道理都是一样的。
所以,我想作为一个普通人,一定要养成几个性格特点:
一、谦虚。
不管自己取得多么大的成就,或者位置多高,都不应该自我膨胀。老天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就是这个道理。
二、共情。
很多时候,一定要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真正的处好关系并且解决好问题。
三、学习谦虚和共情的能力。
谦虚和共情是一个人的优良品质,但是这些素质都不是一下子习得的。人不轻狂枉少年,只要不断的锤炼自己,不断的让自己慢慢磨练心性,才会掌握很多好的性格特点。
朝闻道夕死可矣,人这一生,应该一直在学习的路上,不管是学识还是修养。
如果认准备考,可联系网站客服获取国网考试资料!助你录取率提升90%!
学员评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