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团队

百战团队考试资料
当前位置:百战团队 > 公务员招聘信息 >

2023年如何看待《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2023年3月1日起施行?这意味着什么?

2023-09-02 百战团队

都看见了吧,想要高福利?想要 8 小时工作制?咋想的这么美呢?

该办法的核心内容和隐含观点有两个:

一、能用人工,尽量不用机器。

二、不养懒汉。

“能用人工,尽量不用机器”,就这一条规定,毫不客气的说,彻底违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

我们常常讲要发展生产力,但无论是生产力发展的最终目的,还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都是人的惰性,也就是“养懒汉”。

原始社会,生产力极其落后,人人都需要劳动,否则就要饿死。因此,那个时候人人平等,没有剩余财富,也就没有贫富差距,没有阶级。

到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生产力有了一定发展之后,物质生产开始有富余,于是一部分人才能脱离生产,从事非生产性的活动,比如文学、艺术、管理。

近代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力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能给因伤病等各种原因无法工作的人提供生存兜底,有了低保、有了失业补助。

说白了,低保等社会保障,根本前提就是生产力发达,物质生产有富余,才可以养活因为各种主客观原因不工作或不能工作的人。

现代社会,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低保的覆盖面和保障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比如我国的低保标准每年都在上调。

更典型的比如北欧国家,就算不工作,也不至于饿死,不至于风餐露宿,甚至还能过上相对体面的生活。

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说法,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按需分配,人类就不用工作了,工作成为人们的一种需要,而不是必须。

从本质上来说,我们发展生产力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人类从繁重的物质生产中脱离出来,从而实现人类的解放。

现在我们回头再看《办法》中“能用人工,尽量不用机器”这句话。

如果我们在项目建设中尽量采用机械设备,提高生产效率,不仅能缩短工期,而且产生的效益在覆盖掉成本之后,还能有结余发给群众,为失业群众提供基本保障,这其实是一种双赢的局面。

人民群众在获得了最低保障之后,才会有安全感,才会有精力和时间去从事其他创造性工作,比如文学艺术、比如发明创造

关于这一点,我非常赞同

@Jimmy仔 在这个问题下的回答,他非常详细的进行了分析。

但我们偏偏不这样做,为什么?

背后隐藏的含义就是:不养懒汉。你不工作,或者说,你不从事繁重的 生产性工作,你就是懒汉。

哪怕这些体力工作明明可以用机器替代,明明可以有更高的效率和产出,有更高的工程质量,明明可以解放劳动人民的双手,提高人民的生活幸福感,但我们就是不愿意做。

以工代赈的目的当然是为了解决就业难题,但如果按照“能用人工,尽量不用机器”的逻辑,那我们所有的工厂应该都把机器撤掉,把电脑拆掉,全部换成人工嘛,那一下子就能解决就业问题。

这种行为及其短视,只顾着解决眼前的、局部的就业问题,说白了,就是“饮鸩止渴”。

本质上来说,我们既没有搞清楚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没有搞清楚生产力发展的最终目的。

只会一个劲的让老百姓工作、劳动、加班、奋斗、奉献。

国内为什么卷,为什么加班,为什么 996,不能解决吗?非也,是根本就不想解决,因为不允许你做个“懒汉”。

学员评价

客服微信:keepwuhan
微信扫一扫,加微信咨询

目前已帮助100+考生顺利上岸!如果你正在公务员考试,这将你目前最正确的选择!

长按复制 takepay 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