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生存的不二「法门」

大家都知道我的主要工作是市场营销,但大家不知道的是,我还有一个副业是炒股和定投基金。
这个副业历经15年,但在上一周我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清仓了我所有的股票。
没错,可能还会涨,但我离开了,不是暂时告一段落,是结束。
知乎上有一个热点话题:为什么懂了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一生。
15年前,我就懂了一个道理: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远比知道自己能做什么重要。
但15年的今天,我才用这个道理做了执行。
有些方面,还真的不是“不服气、不服输、爱拼才能赢的”,也不是“只要通过学习,通过努力”就能做到的。
就如炒股,能赚到钱,但用了莽荒之力,只做到了满意的1/3.
而市场营销,只用了1/3的脑子和力气就做到了八九分的满意。
如果你在错的路上
奔跑也没用
——巴菲
要想获得强劲、快乐的人生,还真的是要在自己的天赋领域,并匹配自己的才干、资源,这样才能十倍速发挥出自己的核心价值——
对了,离开,没有遗憾,是从未有过的轻松和快乐,是被束缚多年,终于解绑的那种快乐。
当然家庭理财或基金定投也是要做的,这个和自己操刀炒股是两个概念哈!
其次,
“快乐”——这是大多数人的向往,又是个稀罕物,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嘛!
可我们为什么总是不快乐呢?
今天我想从另一角度探讨这个话题,再讨论一下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快乐生存”之道,希望这些总结出来的经验,能给你一些启发。
01
我们为什么不快乐
有一个TED演讲在讨论这类话题时,做了一个测试,我觉得蛮有意思的:
假如你去参加比赛,如果只有这三个选项,你是希望得到:
a/第二名?
b/第三名?
c/还是倒数第二名?
想一秒,再往下看:
不知道你是否选的跟大多数人一样:第二名
可真的获得第二名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
呵呵,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
快乐=你实际得到的—你期望得到的
换言之,如果得到了超预期的回报,就会快乐。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是我们大脑的结构决定的:
几乎所有带来愉悦感的事情都涉及我们大脑内侧前脑束多巴胺回路的「神经奖赏调节机制」。——《愉悦回路》
剑桥大学的神经心理学家奥尔佛拉姆·舒尔茨教授与同事对此「奖赏调节机制」进行了多次的「快感试验」,并最终得出结论:
快乐与否,是由「预期奖赏」和「实际奖赏」之间的差异来决定的,或者用一个简单的等式来表示:
多巴胺神经元反应= 实际奖赏-预期奖赏。
这就是非常有名的「奖赏预测误差假说」。
即当实际奖赏大于预期奖赏时,多巴胺神经元被激活了,同时其他目标神经元(伏隔核、前额叶皮质、杏仁核等)就会释放多巴胺,从而让人拥有愉悦感和快乐。
如果认准备考,可联系网站客服获取国网考试资料!助你录取率提升90%!
学员评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