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团队

百战团队考试资料
当前位置:百战团队 > 公务员招聘信息 >

2023年大学毕业是考编考公,还是工作?

2023-09-02 百战团队

首先说结论:建议先找工作,然后再决定是否考公。

关于应届生考公到底有没有优势,有多大优势,这个事情本身就是人云亦云、以讹传讹。关于这一点,这篇文章选择国考和部分省份的报考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实证分析,可以参考:

应届生考公务员到底有没有优势?让我们用数字说话。38 赞同 · 10 评论文章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应届生考公确实有一定的优势,但这种优势并不明显,且有明确的适用范围,主要局限于三方面:

第一,主要局限于当年应届毕业生。无论是国考、还是国有企业招聘,当年的应届毕业生机会都比较多,但这并不适用于2年择业期内的伪应届毕业生,这一点一定要注意。

第二,主要局限于国考。在国考中,当年的应届毕业生确实有比较大的政策倾斜,但是这种照顾政策在各省的省考,以及国有企业招聘中体现的并不明显。

第三,应届生考公的单位主要局限于基层和乡镇,缺乏传统意义上的好单位,比如中央部委及其省级直属机构、省直机关、部分市直机关,这些传统意义上的好单位,多数都要求2年及以上工作经验,应届毕业生是没有资格报考的。

对于临近毕业的学生来说,有以下四点一定要注意:

第一,如前文分析,2年择业期的伪应届毕业生在公务员考试中的优势并没有那么大,这一点一定要有清晰的认知。

第二,应届毕业生一定要珍惜毕业季秋招、春招等校园招聘的机会。

等你出了社会以后就会发现,毕业季的校园招聘,将是你这一辈子就业机会最多,最有可能选择到理想工作的时候,如果错过了毕业季的秋招和春招,以后出了社会再去找工作,那难度就大多了,而且优质岗位也更少。

比如说国企,基本上只有校园招聘,极少有社招,如果错过了校招的机会,以后想进国企就难于上青天了。

再比如很多大型民营企业或者大厂,校园招聘时相对比较友好,你缺乏工作经验没关系、也很正常,你傻白甜也没关系,企业会慢慢培养你。但是社招的时候,大型企业的要求就会非常高。

第三,全职考公的风险太大,成本太高。

公务员考试是一种选拔性考试,不是资格性考试。选拔性考试的特点决定了,无论你多努力、多刻苦,无论你考了多高的分数,最终能不能上岸,都取决于你的竞争对手,而不是绝对成绩。哪怕你考了99分,只要你的竞争对手考100分,你就是一个失败者。

这就导致公务员考试存在很大的运气成分,有人随随便便复习一下,考个中不溜的分数就轻松上岸。有人辛辛苦苦备考好多年,考了很高的分数都上不了岸。

很多学生有一个错误认知:把公务员考试当做资格性考试,单纯觉得应届毕业生考公的机会多一点,以为自己在家全职备考一年、两年就一定能上岸,那就打错了算盘。这就是典型的把决策建立在小概率事件上,是一种赌博。

很多学生明明可以在毕业时签一个差不多的offer,偏偏选择保留应届生身份,就为了考公。即使应届生考公真的有天大的优势,你敢保证自己一定就能考上?

你有没有想过,假如毕业后不工作,一年两年没考上怎么办?该如何去面对家人?如何解决收入来源和经济问题。你失业的时间越长,经济压力就越大,心理和精神压力也越大,就越焦虑,越不利于备考。两三年都考不上的情况下,生理和心理就会到一个极限,再往后更没有可能考上了。而且,按照未来3-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考公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难度会越来越大,

两三年以后,你不仅仅面临考不上的问题,还会面临重新就业的问题。到时候找工作的时候,企业一看简历,你都毕业两三年了,一直没参加工作,既不是应届毕业生,又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你觉得那个时候还能找到像样的工作吗?

而且近几年的的就业形势你也清楚,别看今年2022年很难,这可能是未来5年最好的一年,越往后拖,失业的人越多,重新找工的人越多,毕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越多,社会越内卷,工作越难找。也许你现在看不上的工作,明年你想去也去不了。

因此,有工作机会而不工作,选择全职考公,风险太大、成本太高。一定要珍惜当年应届毕业生的身份,抓紧找工作,以后无论是考公还是找工作只会越来越难。

第四,积累工作经验,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公务员备考。

一方面,很多职场经验是可以互相贯通的,你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锻炼的实际工作能力,潜移默化中对公务员面试是有帮助的。当然,帮助的大小因人而异,就看每个人在工作中的用心程度和成长的速度了。

另一方面,前面说过,很多好单位、好岗位,比如中央部委及其省级直属机构、省直机关、好一点的市直机关,有很多岗位都会要求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验才可以报考,这时候应届毕业生身份反倒拖了后腿。

最后再总结一下,如果毕业时能找到工作,就抓紧去就业,就业以后根据工作和发展的情况再决定人生下一步,比如考公、考研、出国等等。如果实在找不到工作,一毕业就失业,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2年择业期内权利备考公务员或事业编

但是,千万不要明明能找到工作,但就是不工作,就要保留应届生身份,这不仅仅占不了国家政策的便宜,还可能偷鸡不成蚀把米

学员评价

客服微信:keepwuhan
微信扫一扫,加微信咨询

目前已帮助100+考生顺利上岸!如果你正在公务员考试,这将你目前最正确的选择!

长按复制 takepay 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