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选调生跟省考选哪一个?

选调生和省考(包括国考)并不是一个二选一或三选一的问题。对于找工作阶段的大学生来说,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都选,都积极准备(考试内容基本一致或完全一致,可以同时准备)。最后,考上哪个去哪个,在目前的就业形势下,能考上任意一个,已经是烧高香了,没有多少容我们再去挑挑拣拣的余地。
首先,我讲讲关于选调生的几个误区:

第一,选调生也是公务员
选调生和国考、省考一样,只是公务员的进入途径之一,并不存在身份上的差别,都是行政编或参公编。
现在,随着选调生含金量的下降,一些省份给选调生很多都是参公岗,理论上来说还不如通过省考进去的行政编公务员(参公并不是洪水猛兽,目前来看,与行政编实际上没有什么区别)。
比如近期比较火的关于山西定向选调生的问题:

不只是山西,很多省份近些年都有大量选调生给的是参公编制。
第二,现在的选调生已不再是天之骄子
选调生政策在当初出台的时候,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逐渐与国际接轨,经济开始起飞,但是党政机关干部队伍老龄化严重,干部的学历、能力、水平、知识等都已经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改开前的选调生政策对如今参考性不大,在此不多讲)。
于是,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搭建结构合理的干部队伍体系,党中央提出了干部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各省级党委组织部门开始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重点培养,这就是改革开放后选调生政策的由来。
那些年,党政机关大学生稀缺,通过选调生政策进入党政机关的大学生,都被各单位当宝贝一样对待,重点培养。这些人中的绝大多数后来都有很光明的前途,很多人都走上了高级领导干部岗位。
所以,选调生在当年确实是天之骄子。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干部队伍再一次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党政机关需要更多、更高学历、更高层次的人才。
但是,众所周知的是,在改革开放的前40年,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一日千里,市场欣欣向荣,大把大把的就业和创业机会。那些年,比起体制外,体制内单位根本就没有吸引力,大学生都不愿意进体制内,甚至很多体制内的人都下海经商。
于是,为了吸引更多优秀的大学生进入体制内,大概在2010年前后,部分省份开始针对985等名校优秀毕业生开展定向选调工作,就有了现在大家所熟知的“定向选调生”。
在定向选调生刚出现的那几年,各地为了吸引985等名校学生,确实是诚意满满,拿出了非常优惠的政策,比如博士直接给副县长或实职副处级,硕士给正科,本科生给副科等等。
(这里插一段话,在2019年机构改革之前,公务员局是归人社局管理,通过省考进去的公务员就归公务员局管理,与事业单位人员一样,不归组织部管。2019年机构改革后,公务员局划归组织部管理)。
但是,选调生从来都是由组织部直接管理。作为自己的亲儿子,在前些年,各地组织部门也确实把定向选调生当后备干部培养,为定向选调生提供了充分的锻炼机会,在干部提拔晋升等环节,对于定向选调生也有充分的政策倾斜。
那几年,定向选调生享受了充分的政策红利,很多人以此为捷径,在仕途上顺风顺水,年纪轻轻就走上了领导岗位,三十岁出头处级干部,四十岁出头厅级干部等等。这些事情距今不远,很多干部任命我们都能在网上看到。
可以说,今天人们对定向选调生政策形成的认识,进而在某种程度上神化定向选调生,都是前几年的政策红利造成的后遗症。
近几年,随着各省选调生招录数量的增加,选调生已经逐渐成为一个普通的进入体制内的途径之一。而且,体制内积累的选调生数量已经极为庞大,选调生也慢慢褪去了身上的光环,逐渐变得和普通公务员没有什么区别。
第三,发展前景好不好,最关键的是看平台,与进入途径关系不大
如果是同级别单位,理论上来说,选调生会好于普通公务员,但也仅仅是理论上而已。实际上,进去之后,个人造化和家庭背景要比进入途径更重要。
由于你是普通二本院校学生,基本上是没有机会参加定向选调生的,只能报普通选调生。大家都知道,现在普通选调生基本等于乡镇公务员。而定向选调生既有省厅,也有市直和县直机关,举几个简单例子:
如果你能通过省考进入省厅,那你的发展前景肯定好于乡镇普通选调生,也好于市直机关和县直机关的定向选调生。
如果你能通过省考进入市直机关,那你的发展前景肯定好于乡镇普通选调生,也好于县直机关的定向选调生。
如果你能通过国考进入中央部委,那你的前景基本上好于所有省份的选调生。
当然,如果你是清北人大等名校学子,能考上中央选调生,那你依然是天之骄子,前途不可限量。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在考虑进入体制内的时候,首选平台,其次选进入途径。
对于你而言,国考、省考、选调生(如果你符合条件的话),尽可能全部报名去参加考试,抓住一个已是万幸。
学员评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