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团队

百战团队考试资料
当前位置:百战团队 > 公务员招聘信息 >

2023年公务员考试一次上岸真的很难吗?

2023-09-02 百战团队

之所以一次上不了岸,是因为走了弯路,所以一次次的吃亏,一次次的总结经验教训。如果能在一开始就避免走弯路,一次就上岸也不是梦。

作为一个以 155 分(满分 200 分)上岸某省厅千人岗的过来人,我根据自己的经验讲讲这个问题:

1. 关于报名选岗的问题。

公考界有一个大家都知道的规律:考得好不如报得好。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最终你你能否上岸,很多时候,考个好成绩,不如选择一个好上岸的岗位。

如果关注公考,就会发现,每年的考试中,都有很多“高分选手名落孙山,低分选手捡漏上岸”的例子,这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报考岗位不同。

有人随随便便看两眼书,上考场打个酱油,不出意料考了个非常拉胯的 120 分,结果上岸了;有人辛辛苦苦复习了好几年,头悬梁、锥刺股,一举取得 145 分的高分,但面试都没进。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高分选手名落孙山,低分选手捡漏上岸”的情况,主要原因在于报考的岗位不同。

为什么会这样?这就是公务员考试的独特之处:公务员考试是非常典型的选拔性考试,能不能成功上岸,不仅仅取决于你的绝对分数,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你与同岗位竞争对手的相对分数。

不同岗位之间,由于要求的学历、专业限制、政治面貌、工作经验等各项条件不同,且不同单位在社会公众中的认可度和受欢迎程度也不同,因此,各岗位的竞争激烈程度和遇到高手的概率是完全不同的,这就直接导致不同岗位的进面分数线差距非常大。

岗位选得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以相对较低的分数上岸;岗位选得不好,则会事倍功半,考了高分却竹篮打水一场空。因此,报名选岗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技术活。

你说你不会选岗?很正常,毕竟你不了解体制内,也没参加过考试,但是没关系,推荐蔡金龙老师领衔清华教研团队精心打造的《公考优师领学计划》,老师会帮你对各个岗位进行详细分析,根据你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推荐合适的岗位,提升上岸概率,祝你一击必中。此外,课程还附赠了超全的资料包,比如考点预测,备考、应试策略,各题型的解题技巧等等。点击下方链接就能领取:

【限时】清华团队教研,考情洞察+备考方案+笔面试资料包
¥0.00免费领取

2. 关于自学还是报班的问题。

这个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因人而异,建议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第一,考虑自己的学习习惯,或者说自学能力。

每个人从小到大养成的学习习惯都不一样,有些人喜欢自己看书,喜欢安安静静的独立思考,有些人则喜欢听老师讲课,习惯跟着老师的思维走。

就自学能力来说,有些同学自学能力很强,给他一本书,自己就能学完、弄明白;有些同学自学则自学能力比较弱,要是没有老师讲解,自己要么就看不懂,要么就是抓不住重难点。

对于自学能力很强的同学而言,备考公务员时,同样可以自学,市面上的教材很丰富,选购一款适合自己的即可。

但是,根据观察,这样的同学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同学从小到大养成的习惯都是需要听老师讲课,需要老师帮忙划重点,需要老师帮忙解决难点。对于这种类型的同学而言,最好还是报一个辅导班。

第二,考虑自己的自律性。

有很多同学的自律性很差,自己看书学习的效率非常低,眼睛虽然盯着书,思想早都飘到九霄云外去了,看一分钟书,能刷两分钟手机。对于这类同学来说,自学是基本不可能的,最好还是报个班。

3. 关于备考策略的问题。

凡事都讲究个策略和方法,方法对了,事半功倍,方法错了,事倍功半。很多小伙伴在备考的过程中,最大问题不是不够努力,而是努力错了方向,或者采用了错误的方法,最后就是瞎忙活一场。

比如公考的两门课程:行测和申论,由于两门课程的考试内容、试题特点、阅卷评分机制等都不相同,这就导致两门课程的备考性价比不同,因此,对行测和申论必然要采取不同的备考策略,在时间分配上也要有所侧重。

再比如行测,行测初看是一门课,实则是 5 门课:常识、言语理解判断推理、数量关系、资料分析,也就是大家常说的 5 大模块。

这 5 大模块之间,基本上没有关联,知识点之间没什么关系,一个模块学习的好坏不影响另一个模块。

因此,对于行测来说,复习的重点就是如何提升这 5 个模块的总成绩,由于各个模块的分值不同,复习性价比不同,考察的内容不同,对考生的能力、素质要求也不同,每个考生擅长的模块不一样,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有所取舍,采取不同的策略,总结起来就是: 战略性取舍,分模块突破,切不可面面俱到。

可能你会问,那这 5 个模块到底应该如何取舍,如何科学的安排各个模块的学习,这里再次继续推蔡金龙老师领衔清华教研团队精心打造的《公考优师领学计划》,这套课程对行测 5 大模块逐一进行了非常清晰的讲解,对于各个模块的复习策略、重难点都进行了总结提炼,比如如何合理分配 5 大模块备考时间,比如资料分析模块的速算技巧、常用公式等,帮你合理安排各模块复习时间,提升学习效率和效果,点击下方链接即可免费领取:

【限时】清华团队教研,考情洞察+备考方案+笔面试资料包
¥0.00免费领取

我举个例子:资料分析,作为行测 5 大模块中的拿分大户和重点,往往又遭到很多同学的忽视,非常可惜。

资料分析是行测 5 大模块中最容易拿分,最容易提分、甚至拿满分的模块。行测高分选手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资料分析一定要拿下,正确率最少要达到90%,且时间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遗憾的是,相当一部分同学认识有误区,将资料分析与数量关系模块等同,要么放弃复习,要么在考场上放到后面作答,导致时间不够做不完。

实际上资料分析的题目都很简单,具有基本的初高中数学知识都能做出来,难点在于如何快速解题,对于大多数考生而言,资料分析最大的痛点在于速度太慢。

要想提高资料分析,关键就在于如何快速解题,主要有以下几点经验:

第一,熟练掌握并运用基本的知识点、概念、公式

在行测5大模块中,资料分析是涉及知识点最少的模块,总结起来就是“两对关系四个点”:

“两对关系”是指“量与率”、“基期与现期”。

在两对关系的基础上,引申出 4 个考察点: 求现期量、求基期量、求增长量、求增长率。

所有的资料分析题都是在这 4 个点的基础上进行的变形和延伸。比如在增长率的基础上,延伸出同比增长率、环比增长率、隔年增长率、平均数的增长率、比重的增长率、混合增长率等等。而每一个考察点,教材上都有现成的公式可供套用。

我遇到过很多考生,都已经上考场了,对于以上概念以及相应的计算公式还不熟练,本应该是看到题目后下意识的反应,结果很多考生还需要再动脑筋想一想,浪费了很多时间。

根据我的备考经验,资料分钟最常用的「高频公式」,一共就十几个,只要将这些高频公式熟练记忆和应用,拿下资料分析并不难。我每次考试上考场之前,都把记有高频公式的小本子拿出来,用几分钟过一遍。

第二,掌握正确的做题方法

一定要注意:资料分析不是阅读理解。资料分析不考察你对于题目资料有多深的理解,所以,不需要你去完整的读材料。

正确的解题方法是:

从题目入手,根据题目中的问题,返回材料中去定位关键字词和数据,忽略掉无关的文字表述。这一点对于大段大段的文字类材料尤其关键。

但是,在现实中,我见过很多同学做资料分析题的时候,一上来就读材料,读完材料再去看题目。然后发现前面读的材料包含信息太多,已经忘了,又回头去重新找,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第三,学会分析和观察,避免盲目计算

注意:“资料分析”不叫“资料计算”。意思就是说:资料分析题目中,很多是靠分析和观察就可以得到正确答案的,是不要动笔计算的。

如果参加过江苏省考的同学都知道,江苏省考中行测考场上是不发放草稿纸的,就让你把试卷当草稿纸。这当然主要是出于防作弊等考虑,但言外之意就是行测试卷上的计算量是不需要草稿纸的。

但是,遗憾的是,我接触过很多同学,4 套资料分析,20 道题目,一张A4纸,正反两面都能写完。这些同学普遍都有一个很不好的做题习惯,我直言不讳的指出来:就是懒,不是懒得动手,而是懒得动脑子。

很多同学读完题目,并在题干中定位到所需要的数据后,不动脑子,明明通过观察和分析就可以快速看出答案,但很多同学想都不想,第一时间开始动手在草稿纸上列公式、计算。这就是所谓的盲目勤奋,盲目计算。

再强调一遍,资料分析考察的是观察和分析能力,不是我们列式计算能力。题目中的那点儿加减乘除的计算难度,连高中数学知识都用不上,大家觉得这是资料分析的考查目的吗?

第四,熟练掌握并运用速算技巧

不可否认,有部分题目确实无法直接通过眼睛看出答案,还需要简单地进行换算。这种情况下,速算技巧就非常重要,如果按部就班地去计算,时间上肯定来不及。

这里我不多讲速算技巧的问题,因为市面上大家能买到的所有公考辅导教材 都会用大量的篇幅介绍各种速算技巧,只要你用心去学,都能掌握。中公、华图、粉笔 3 家机构的专项教材中,在资料分析模块都用了大量的篇幅讲解各种速算技巧和公式,大家用心去学即可。

我想重点提醒大家的是,速算技巧一定要熟练掌握、灵活运用,要达到下意识的程度。不能已经上了考场,列出了式子,还需要想一下应该用哪个速算技巧。在争分夺秒的行测考场上,不允许你这样浪费时间。

第五,一定的做题量是基础

俗话说,量变产生质变。要想有质的飞跃,一定的做题量是必不可少的。

曾经有同学问我,自己做了二三十套资料分析题了,为什么速度还是上不去,错误率还是很高。我就告诉他,任他再聪明,二三十套题,也就刚刚起了个头而已,这点刷题量,除非是天才,对大多数人而言是远远不够的。

根据普遍情况,要想资料分析产生质的飞跃,起码得做够 150-200 套题,这是一个基础量。如果基础差的话,还要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加量。

第六,严格限时训练,避免盲目刷题

一切不限时间地刷题,都是浪费时间和精力。我观察到很多同学在练习资料分析的时候,都是一套资料一套资料的做,而且还不限时。每做完一套,停下来对答案,复盘,这是不对的。

在正式考试中,资料分析一般都是 4 套(有个别省份有 3 套的情况),在日常练习中,一定要把 4套 20 道题当作一个整体,当做一门考试,这门考试的限时就是30分钟(或者25分钟),超过这个时间,考试就结束了,老师就收答题卡了。

从一开始,你的目标就是要在 30 分钟内把这 20 道题做完,而且要以尽可能高的正确率做完,不断地练习,让你的大脑适应这样一种模式。在正式考场上,如果你不能在限定过的时间内做完资料分析,必然就要放弃部分题目,或者挤压其他模块的做题时间,最终还是会影响总成绩。

以我个人为例,我最开始学习资料分析的时候,20 道题需要 40~45 分钟。于是我不断地逼迫自己提高速度,甚至一度导致正确率下降,但这个时候,千万不要犹豫和徘徊,不要害怕,一定要坚持。经过不断的限时训练,后来 20 道题所需时间变为 35 分钟,再到 30 分钟,最终稳定在 25 分钟左右。

第七,掌握正确的考场答题顺序

关于行测考场上 5 大模块的答题顺序,没有固定套路,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安排,但是 我建议资料分析模块还是应该放在中间靠前的位置。

一是因为资料分析最容易拿分、最容易拿高分甚至拿满分,放到中间靠前的位置,才能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去做。关于这一点,很多同学都有误解,把资料分析等同于数量关系,放到最后去做,结果时间不够,只能放弃。

二是因为资料分析需要注意力非常集中,大脑高速运转,如果放到后面,在时间不够的情况下人容易精神紧张,思维不集中,做资料分析容易出错且速度慢。

因此,我个人经验是把资料分析放在第二位,第一部分安排言语理解,先让大脑热起来,然后做资料分析。

以上涉及的经验、方法、技巧,包括其他 4 个模块,都在蔡金龙老师的《公考优师领学计划》中有详细的讲解,点击下方链接即可领取:

客服微信:keepwuhan
微信扫一扫,加微信咨询

目前已帮助100+考生顺利上岸!如果你正在公务员考试,这将你目前最正确的选择!

长按复制 takepay 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