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公务员笔试第二,不去面试班的话,如何逆袭第一?

看到好多说托关系、有内幕的,我只想说,托锤子关系,有个屁内幕!都2050年了,还有这种想法?你知道现在怎么抽调考官,面试前做多少准备吗?动不动就关系、内幕,你有这个本领,根本不用走考选这条路!
全是干货,翻盘必备!
研究生毕业,省考招3个,笔试第9名,面试全场第1,综合成绩第2,翻盘成功;人才引进计划招30个,笔试第82名,面试全场第3(45人一组),综合成绩第19,翻盘成功,这是我的翻盘故事。本科毕业,省考三次均在有限名次内,都被翻盘,这是我的被翻盘故事。从被翻盘到翻盘,我的经验也许有点用。
考试那年我没报班,全靠自学自练,原因一是面试班太贵,原因二是毕业邻近,论文还没全搞完,没有时间报班。

一、了解题型
靠自学的话,我当时看的是一起公考APP,里面有一个面试的专项课程,很便宜,还看了粉笔的面试专项课,这两个课程看过之后,对于公考面试的题型和答题方式都大概了解了。实在觉得麻烦的话,那你就去闲鱼上淘个班吧(虽然不建议看盗版)。现在大部分考试仍然是 结构化面试,弄懂面试的几大题型,综合分析,社会现象,态度观点,应急应变,情景模拟,组织计划,人际关系的基本答题套路,先把这些框架背出来,一些比较中规中矩的题目,扣取框架,框架一定要熟悉,实在不行就每个经典题型的答法背熟一篇来。
二、练习阶段
了解过后,剩下便是枯燥乏味的练习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一定要开口多讲多练!一定要开口多讲多练!一定要开口多讲多练!练习的方式有三种:
第一种是对着镜子自己练,这种感觉特别微妙,有点憨憨,但是想让考官接受你,你总得先接受自己吧。对着镜子有个很大的好处就是你能一直看着自己的肢体动作,面部有没有变化,手是否紧张的乱动,眼镜是否不敢直视等,这种联系方式对外在形象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种是对着父母练,这种方式刚开始会很别扭,平常和父母聊天都是比较随意的,突然正襟危坐的答面试题,一家人可能会情不自禁的都笑起来,不过这种练习方式的好处就是方便,通过父母可以了解到自己答题存在的问题,比如是否磕巴、停顿等;
第三种是搭伙一起练,如果有条件的、有同样进面小伙伴的,非常建议使用这种方式练习!!!原因很简单,大家都对面试有了大概了解,对着小伙伴练更能找出自己存在的不足,不仅仅是外在的,更重要的是答题方式和答题内容上。对于一个题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积累,从别人的答题中,完全可以摘选出优质的部分进行借鉴,补充自己的答题思路。面试班为什么价钱这么高,原因就在于此——有人陪练,一般来说,面试精讲课程也就几个小时就结束了,剩下的全是搭伙练习,这才是提高面试水平的关键之处。
三、内在外在
对于公考面试来说, 形式大于内容。我知道很多人会说,内容很重要,答题要出彩。是的,我承认,但是在考场上的紧张状态,能答出不一样的地方,是可遇不可求的。
内在即是你表达出来的内容。内容的好坏一个是在于以往学习经历的积累,另一个就是准备面试的积累。有的人比较爱读书,关注新闻等,那么他的内容会比较丰富,但是大部分的人对于公考面试方面的积累都是比较薄弱的,基本都在于准备面试时才开始学习。
我在最开始准备面试,说的基本都是一些套话,凑字数凑时间的,后来准备面试,更多的是一些名言名句、典型案例的积累,而综合分析题是最需要用到这方面知识的,比如年轻人要奋斗方面,有尼克胡哲等人的例子,也有“青年人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的名言警句;再比如要自省方面,有托尔斯泰自我反省的例子,也有“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名言警句。平常练习的时候,将各个方面都进行相关积累,到了考场上,一旦出现相关题目,是可以极大的提高面试信心的,而且表达的流畅度也会变好,可看人民日报、学习强国等平台。
外在,自然大方。很多人可能觉得考官高高在上的考核选拔你,其实不然,面试的过程中也是一个交流的过程,只是交流时你在说话,他在用肢体语言回答你。
而外在的方面,我认为主要包括:自信、流畅、逻辑。首先是自信,在面试中自信就意味着要敢于昂首挺胸,敢于与考官进行目光交流;其次是流畅,流畅度很好,停顿卡壳较少,内容只要不是胡诌八扯,就这一个方面基本能保证你至少是平均分。多去朗读,多去交流,多去练习。当话说多了,你便知道如何来调整说话的节奏,如何能吸引听者的注意力,抑扬顿挫、掷地有声;最后是逻辑,逻辑方面要简单很多,这在我们准备面试时就可以做到,无非就是要有逻辑关联词,让考官在枯燥乏味的面试环境中能迅速捕捉到你回答的要点。这个平常答题训练时,可以先在草纸上写首先其次再次,也可以写第一第二第三等,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即可。
最后,告诉你一个最需要注意的地方,一定要用普通话去练习,不要讲方言!
学员评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