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请问公考,真的可以放弃数量和资料分析吗?

假的!!!放弃数量和资料分析,怕不是来考公务员的,而是凑个人场、看个热闹,抱着重在参与,来年再战的打算吧!!!
说真的在公考行测的五个大模块里数量关系是公认的最难的模块,接下来就资料分析,如果因为难就想公考中全然放弃这两个模块,那你来公考就是重在参与,到考上见识见识题型,来年再战。但是随着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公考大军,与其抱着先试试看的态度参加公考,不如一鼓作气,认认真真备考争取尽早上岸。
先看看数量和资料在行测中占的分值,你在决定放不放弃。

行测一共五大模块(常识、言语、数量、判断推理、资料分析)数量一共15道题(省部级)或者10道题(地市级)占分7-10.5分,占整个行测分数的10%左右。资料20道题,共14分,占整张卷子分数的14%。两项加起来占整张卷子的24%,将近整个行测分值的四分之一。如果放弃,也就是说有25分你主动不要了,哪怕剩下的三个模块(常识、言语、判断推理)全对,最高分也就只有75分,但关键是能达到100%的正确率吗??如果只有正确率只有60%,那也只有75*60%=45分,哪怕正确率高达80%,那也只有75*80%=60,行测60分,在公考中能上岸吗?你忙忙碌碌花时间、花精力来复习公考,结果行测60分,考了个寂寞,你图啥???
确实在公考中要有取舍意识,但是这不是指复习的时候直接放弃某个模块,而是在说在考场上要根据题的难易程度、做题时间等因素适当的放弃一些题目,做那些自己有把握的题,将时间花在刀刃上,争取取得更高的分数。
资料分析则是性价比最高的模块之一,在考前肯花时间、花精力死磕资料分析,考场上又细心,那么资料拿上12不成问题,如果遇上那年资料分析的题目简单,或者状态好,14分也不是问题。很多人都任务资料分析是计算题,数值大,不好计算,花时间长,其实不然,资料分析顾名思义是分析资料,有的题目不需要复杂的计算,只要将题目吃透就能得出答案,比如:
首先根据答案先找出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毕业生的相关数据,然后知道增长率的计算公式:现期值/ 基期值-1,代入公式,教育学(52.6/79.8-1)、经济学(57.3/65.9-1)、管理学(139.9/193.2-1)、医学(62.6/79.5-1)。
然后到了最关键的一步:先不要具体计算,先分析一下数值,
第一步:教育学与经济学的分子数值相近,而分母相差较大,根据小学学的基础数学知识(分子相同、分母大的数值小)由此可知:经济学>教育学,排除教育学。
第二步:根据上下分子分母同乘以某数大小不变的定律,经济学上下分母分子同乘以3,分母的大小与管理学相近,但是分子比管理学大得多,所以经济学>管理学,排除管理学。
第三部:比较医学与经济学,根据分子分母差值法(5.3/13.6与57.3/65.9比较)5.3/13.6<57.3/65.9所以医学<经济学。
整个题目的并没有一定要算出结果来比较,而是在分析中这得出答案。如果到现在你还问,第二步为啥乘3,第三步啥是分子分母差值法,好吧,请自行百度。当然我的分析是大多数人的常规做法,大神肯定还有更精彩的分析,但是如果连普通的办法都分析不到,你就要好好再梳理一下分数比大小的知识点了,高清几种比较方法使用的条件,将方法练得炉火纯青,这样才能提升做题速度,在考试的时候拿下资料分析,这些基础的知识点在一起公考的培训课程上都会有,只要听完、理解、练习、掌握就好。
对于数量关系,你可以着重复习一下每年必出的几类题目比如:工程问题、行程问题等,在考试的时候也能拿下2-5,比起纯蒙,也个不错的成绩。
总归公考没有放弃的题型,只有取舍的题目。
学员评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