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申论推荐哪个老师?

题主这是掉入了申论陷阱,而且比较典型。
大家常说,得申论者得天下,但很少有人能真正的把申论学懂学透,题主所遇到的这种情况,大部分考生都遇到过,包括公考菌。不过公考菌后面跟对了老师,找对了正确的学习方法,申论成绩从60分提高到80+,此篇文章公考菌将以自身的学习经历谈谈申论备考,全是干货!
先解决题主的疑问,关于公考老师的推荐问题。市面上很多机构,优质名师也很多,说说公考菌当时跟的老师吧,一起公考的欧艳老师,对于不同备考情况的同学会提供针对性的复习方案指导,她还会根据命题趋势,在原有体系下更新应对命题新特点的解题方法,比如“菱形答题模式”、“注射差异法”等,帮助我们进一步的拓宽复习的思路;另外她在授课时思维非常严谨、逻辑特别清晰,课程讲解非常的风趣幽默,授课内容深入浅出,能够帮助我们轻松解决申论备考难题。
先提个醒儿,申论和行测一样,都是客观题,你所有找出的点,包括作文,都是源自于材料,适当的发散于材料,而不是靠你自己发挥。在说具体的找要点之前,先说一下学习申论注意的一个点:认真的读文段。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实际学习和做题中很少人能做到,学习行测时,分析题目很容易,毕竟一道题目一分钟左右就做完了,但是申论不行,就是最简单的单一题,读文段+写要点都需要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很多人都做不到。
我也知道很多同学复习申论时的状态,刚开始读起来还比较顺手,读着读着就走神了,然后不知道读到哪,不知道该找什么关键词,然后翻页重新看问题,再从头开始读文段,循环往复,时间全浪费,精力全浪费,激情全浪费,久而久之,便对申论丧失信心,最终恶心申论。更有同学在学习申论时自己骗自己,作答时仅仅在题本上画一下,画了多少个词也不数一下,是否超字数,是否需要总结,便直接对答案,然后看着意思类似便给自己了满分,之前在一起公考培训时,很多同学都有这种状态和心理,学申论时心态就不太对。

而申论的要点如何找,找之前得先把题干弄明白,这道题需要你找什么要点,就比如单一题中的问题类题目,这种题比较简单,在文段中找负面词汇即可,再比如说综合题中的观点现象分析题和词句解释,词句解释题的问题方式是谈……的含义; 对……进行解释; 谈谈对……的理解等;观点现象分析题的问答方式是对……观点(现象)的见解/看法/评价/评析/ 认识;答题没有固定的套路,无非就是解释/观点+要素+对策这些,而要素里面可能包含问题、原因、意义、影响等各种东西。
举个找要点的例子,根据例子来分析一下:
根据“给定资料2”,对专家们所说的“技防”“人防”加以解释。
先判定题型,本题为词句解释题,重点是答技防和人防,从字面意思大概就能明白,技术防范和人为防范,重点肯定是说哪些技防和哪些人防,以及技防和人防相关的内容。
H博士想用这个案例说明两个道理:第一,为了小概率事故而砸重金设防,心理安慰作用远远大于实际作用,要不要这么做,应全面考量;第二,如果装备上了,则怎样保养维护,工作人员能不能熟练操作,都是必须重视的“人防”环节。否则,当有朝一日预想中的特大灾害真的发生,“金刚罩”极有可能派不上用场。 “防灾设施,从理论上说总是不足的,因为它们应对的往往是适当程度的、发生概率较高的灾害事故。”火灾防范方面的C研究员力挺H博士的观点。这位研究员对轨道交通实地考察过多次,他关注的焦点是地铁站和车厢里的消防设施。他注意到,站台和车厢里的屏幕上会经常播放视频,告诉市民一旦发生火灾险情如何紧急疏散,强调必须做到的一些事项。
简单说一下,本题既然是答技防和人防,那只要是关于技防和人防的点都罗列上在分层即可。比如技防应用于小概率事件,常年用不上→实际作用小;不计代价→成本/代价高;H博士用这个案例,对上面的案例进行总结,上文可以不用总结了,重点读下文;“保养维护,熟练操作,是人防环节”→说明人防还包括保养维护,熟练操作能力(涉及到人能不能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可以概括为“是否有 XX 能力”);如果没有A,那么B就用不上→B依赖于A(A是B的基础);C研究院力挺H博士→说明H博士内容为重点.......
除此之外,公考菌建议大家多写。写作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提高的,要日积月累。都说天下文章一大抄,申论里面也是可以用这条规律的。我们要懂得运用里面给的信息,多运用材料给出的信息,多思考揣摩出题人的心思。虽然申论有一个大作文,但是前面的几道材料分析也很重要啊。不能忽略了前面的小题,要拿到80分,也就意味着前面的小题也是要拿高分的。在平时的时候也要多注意总结,提高自己的文笔的同时,也要注意提高总结能力。
注重历年真题,学习掌握解题的思路。历年真题就是最好的写照!要想高分,除了积累素材和练习写作之外,还要研究真题!真题就是最好的考试参照,每一份真题都是一份最好的练习。要多研究如何回答问题,怎么样写才能高分,特别是近五年的真题,认真的分析和整理。
申论就是纸老虎,用心肯定能学好。
学员评价








推荐阅读: